MAJOR

专业建设

MAJOR

专业建设

汉剧专业
时间:2014-04-26
汉剧专业是学校的常设专业为武汉市及全国输送了许多优秀的戏曲艺术人才,自1953年开班以来,已招收了五届中等专业学生,培养学生300余人。

汉剧专业是学校的常设专业为武汉市及全国输送了许多优秀的戏曲艺术人才,自1953年开班以来,已招收了五届中等专业学生,培养学生300余人。
1.招生、学制和培养目标:
1953年级招生52名,学制6年;1959年招生119名,学制6年;1986年级招生66名,学制6年;1988年级招生12名,学制4年;1996年级招生51名,学制6年。
培养目标: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继承与发扬中国民族戏曲优良传统的汉剧艺术工作者。
2.师资状况:
(1)1953年汉剧班主任:叶月来、周长砚同志,教师队伍主要由学校戏曲教师担任,并邀请汉剧著名表演艺术家陈伯华、吴天保、李罗克任主课老师。
(2)1959年级汉剧班由李四立、周长砚、李长芬、张天笑先后任班主任,教师队伍由53级任课老师与武汉市汉剧团选派的主要演员共同承担教学任 务。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吴天保直接指导该班教学。1962年由于学校的撤消,汉剧班转到武汉剧院组成附属实习团继续完成学业。
(3)1980级汉剧班由李惠卿、张天笑、向明东先后任班主任,专业教师由朱丁已、匡天、杨小楼等20余名教师组成。同时还聘请了汉剧表演艺术大师陈伯华、著名汉剧演员胡和颜老师来校讲学和任教。
(4)1988级由曾宪武、张锡炎负责该班的教学工作,专业师资队伍由付有根、刘小培、李金凤、杨小楼、李小玲等18名教师组成。
(5)96级由曾宪武、肖万林、江威先后任班主任,师资队伍由学校教师与武汉汉剧院选派主要演员联合组成如:付有根、贾振南、胡和颜、杨小楼等20余名教师。
3.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管理。
(1)专业课程设置
①基本技能课:腰腿基本功课;身段、把子、毯子功基训课;唱腔表演课;音乐理论课;音乐伴奏主场、舞场基训课。
②剧目课:《扫抬》、《坐宫》、《哭祖庙》、《痴梦》、《打花鼓》、《秋江》、《雁汤山》、《武松打店》、《档马》、《状元媒》、《宇宙锋》、《二梅》等百余出剧目。
③艺术扩展课:由经典唱腔赏析、现场观摩、文艺学常识、戏剧史等课程组成。
④艺术实践课:利用期末考试、剧目检查、政府活动、公益活动等机会组织学生舞台实践。
(2)教学管理:
该专业制定编写了《汉剧专业教学计划(六年制)》、《汉剧剧目课教学实施方案(六年制)》,学校根据教学大纲,严格实施教学计划,按照“循序渐 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强调“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组织教学活动。对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考核,定期“评教评学”进行教学考评,不定期选送 专业教师到高校进行深造,以提高师资的教学水平。几十年未先后聘请了吴天保、陈伯华、李罗克、王小楼、胡和毅等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来校任教,排演其代表剧 目。
教学过程中,低年级阶段在强调基本功训练的同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见艺术功底传统剧目进行剧目教学的启蒙,开设音乐理论课和科学发声课,引进舞 蹈、武术、体操专业的教员担任相关课程教学,在传统教学形式中纳入其他相关艺术元素为教学内容。对于音乐生,要求每人掌握一种主科乐器、二种副科乐器的演 奏技巧。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教学重点转入到剧目教学与舞台实践,定期安排学生到各剧院剧场以及工矿、农村实习演出;组织学生观摩名家现场演出;开设经典赏 析课程以开阔学生眼界,开设中国书法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时俱进;组织学生参加省内乃至全国的各种相关赛 事,使学生接触到不同形式、风格的多种艺术门类,为将来的艺术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4.人才培养状况:
1953级涌现出:吴思谦、童志、杨七雄、程良美、雷金王、陈新云、黄三爱、杨漠超、周家耀、戴湘平、肖万林、蔡珍、秦斌秀、郭天平、高秉江等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优秀汉剧艺术人才。
1959级涌现出:熊美英、贾振南、熊留华、胡和颜、熊小柱、陈志生、袁忠玉、姚长生、刘引珍、陶菊荣、邵从、吴绍毓、候宝耀、方月舫、王志林等优秀人才。
1980级涌现出:邓敏、邱玲、王立新、熊国强、芦玉华、李青、刘丽、刘玉枝、范琼、单清、朱勇、张志文、戚茂盛等优秀汉剧演员、演奏员。
1988级、1996级分别涌现出:吕品、徐军、余少群、王黎、刘敏、童彦、严丽亚、矫浩、郑其欢、钱光曦等一批新型的汉剧艺术人才。

MAJOR

专业建设

Copyright 2004-2022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05005476号-1